找到相关内容6476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宽谦法师:唯识学入门——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之后还有出离心。出离心就是在世间法里面,你发现纵然求得再高的名分或地位,还是免不了一死,于是对生死这样的事情,你会觉得它是干扰、束缚,希望能够脱离、超越,不要被它束缚,所以会有所谓的出离心。   出...

    宽谦法师

    五明研究|宽谦法师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091551.html
  • 三论破神思想探讨

    无常而导致果报罪福的断灭,如此则破坏因果法则,抹煞善恶报应,不能成立。第二过是“若我是苦因,则无解脱”。这是无解脱破。一是即阴之我无解脱,即此五阴既是我也是苦,此我永不能脱离苦趣证得解脱;二是离阴之我...

    觉灯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3891595.html
  • 名岂寒山得,诗曾张继留

    不作可也。”可见研究寒山寺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在“诗”上着眼,做足研诗究事的学术功夫。   张继之后,凡咏寒山寺的古今诗作,就少有脱离《枫桥夜泊》意旨的,如陆游所写:“七年不到寒山寺,客枕依然...

    林公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4391606.html
  •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纳入脱离人性及主观想象力的活动而独立存在的结构符号系统的世界。解构思维则对这种崇尚逻辑分析并以此为中心的智性活动的垄断进行反抗。《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第一期,页48b。   再往下,郑敏先生又...

    季羡林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4891618.html
  • 持诵《普贤行愿品》速得成就的道理——益西彭措堪布

    蚂蚁也都是佛。之后,我们发愿恭敬一切众生佛,以这个行愿力会让生命境界完全改观,也就是,时时处处对面前的一切佛都生起礼敬,由此不必要脱离生活,时时处处都积集广大功德。   因此,能发起这一行愿,不...

    益西彭措堪布

    普贤行愿品|普贤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0/16373791663.html
  • 我认识世界 ——对冯契广义认识论的一种解读和引申

    的智慧是理论,两者终久隔了一层。这可以用当下的审美体验与脱离审美体验之后由理性反思而做出的审美鉴赏来类比。   因此,智慧不可说,有两重涵义:其一,形上智慧超乎一切名言;其二,形上学的智慧超乎普通...

    刘梁剑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55592084.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完)

    能力,而且是绝对不变的永恒存在。「神」是承担因果报应的主体,实际上就是可以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慧远这个「神」,继承了印度佛教小乘犊子部有「我」的主张,道家所说「形有靡而神不化」(《文子·守朴篇》)...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1993150.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八)

    多大的力量帮助菩萨脱离涅盘。不过,菩萨具有一切智之力,虽然进入声闻、辟支佛道,不会取涅盘证。为什么呢?因为证入涅盘名为第一真实,要得解脱,再没有比证入涅盘更彻底的方法了。只是菩萨以高明的智慧深得法性,...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093151.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三)

    静观。四禅是进一步舍去三禅的妙乐,唯念修养功德,而得不苦不乐的极深感受。修持色界四禅,可以脱离欲界感受,和色界观想与感受相应,死後可以生於色界的四禅天。   ⑨不可思议解脱经:《华严经》的异名。《大智...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193156.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已脱离三界,没有生死轮回之身,但也不入涅盘,而是入於世间度化众生,这时之身,称为法身。这种法身,不只一身,而是可以有无量身,并且,都虚幻不实:   「从法身以後,所受之身,如幻、如镜中像。」  ...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293159.html